天府网建
加入收藏
会员帮助
流言反馈
天府网建欢迎您
文 章 专 题
文 章 推 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哀祭文的书写规范
哀祭文的书写规范
作者:dsly 加入时间:2008-6-12 2:28:19 点击数: 对此评论
    哀祭文是治丧过程中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逝者的应用类文体。哀祭文也叫"悼词"、"祭文"、"诔文"、"哀辞"等。哀祭文虽然内容单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写作上和形制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不能马虎敷衍。
一.讣闻 
讣闻是报丧的意思,是将人死了的消息报告给大家。讣闻又有"讣告"、"讣贴"二种。
㈠讣告,又叫"讣文",是一种报丧的文书。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的。讣告应该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尽早发出,以便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送花圈、花篮、挽联、挽幛、挽幅等。过去供职于衙门的人往往在家中老人去世时以“讣闻”,俗称“应状”,贴于大门外,使亲友预知“封棺”、“开吊”时辰。引”、“安葬”、“祭献”、“送殡”之时辰。
我国现代讣告形式有三种:一般式、公告式、简便式(新闻报道式)。一般式最常见,公告式隆重、庄严,往往由高级相关团体作出决定发出。简便式的讣告常作为一则消息在传播媒介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
讣告发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委派专人送达,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或电话、电报、传真和发电子邮件等向社会发出。
A.     一般式
这是民间运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题写“讣告”二字,或冠以亡人名字“×××讣告”,字体应大于正文。宜用楷、隶书体。
②写明逝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长者。"终年"的用法较广,不带有感情色彩。
③简介亡人生平。主要写其生前重要事迹、具有代表性的经历。还可发表逝者的遗嘱。有没有这一部分都可以。
④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
⑤署明发讣告的个人、团体名称及发讣告的时间。
例1: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月×日上午×时在沪逝世,享年××岁。现定于×月×日下午×时,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遵照×××先生的遗嘱,丧事从简,并谢绝礼金馈赠。谨此讣闻。
×××治丧委员会
××××年×月×日
例2:                          
爱妻×××,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去世,终年××岁。遵照爱妻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谨此讣告。
愚夫×××携子女泣告
××××年×月×日
写讣告要求语言准确、简练、庄重,以体现对死者的哀悼,切忌在讣告最后画蛇添足写上"欢迎光临",失去了讣告应有的严肃性。另外应注意的是,凡讣告用纸的颜色,根据中国传统习惯不用红色,一般用白纸,上书黑字。
B. 公告式
这种形式的讣告比一般式讣告要隆重、庄严得多。这种讣告往往是根据死者的职务、身份,由党和国家或一定级别的机关、团体等作出决定发出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及其它文件(消息)共同组成。事实上,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讣告。在内容上与一般讣告基本无异,但在具体安排上有显著不同。这样做是为了显示其性质的庄严隆重。这类讣告的写法如下:
①公布逝世的消息。内容包括:
1.写明"公告"的发出单位名称及"公告"二字,这与"讣告"是不同的。 "公告"前要冠以发出单位名称,而"讣告"前则写的是逝者的姓名。
2.写明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原因、时间、地点以及终年岁数。
3.有对逝者的简单评价和哀悼之辞。
4.署名公告时间。
以上公告虽然不是由治丧委员会发出的,但却是讣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治丧委员会公告。这是讣告的核心部分,包括:
1.用粗体大字写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字样。
2.对丧事的安排及具体要求。
3.署名公告时间。
4.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
以上三个文件往往同时发出。
例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公 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时十八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宋庆龄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巨大损失。决定为宋庆龄同志举行国葬,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已成立。
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的深切哀悼,现决定:
一、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中央党政机 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负责人、各方面的群众代表 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和在京的国际友好人士,参加吊唁,瞻仰遗容。
二、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转播追悼会实况。
三、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北京新华门、天安门、外交部和我 国驻外使领馆及其它驻外机构均下半旗致哀,六月三日举行追悼会当天, 全国下半旗致哀,同时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四、依照我国惯例,不邀请外国政府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 吊唁。
特此公告。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三百九十二人,以性氏笔划为序。)(略)
C. 新闻报道式
这种形式常作为一则消息在报纸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内容和形式都很简单。
例4:                       ××同志逝世
×××××厂党委书记××同志因病于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岁。××同志一九三三年一月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三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从内容上看,虽未写明是讣告,但它分明是专为报丧而发的消息,也应是讣告中的一种形式。
㈡ 讣贴,也是一种报丧的文书。它的内容与讣告完全相同,但在形制上比讣告更为短小,只宜投送个人。
2.悼词
现代悼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的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充分肯定死者对社会的贡献,真诚表达生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是现代悼词的基本特征。化悲痛为力量的主题,形成了现代悼词的基调。
按悼词的用途可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
(1)记叙式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 论。通常的宣读体悼词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2)议论式悼词。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 叙事。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例5:               在离休老干部追悼会上的悼词
胡**同志是我镇南河店村人, 192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2月28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胡**同志幼年聪慧,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志向和抱负,深得师生的喜爱。
长大后立志报效国家,于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表现突出,不久任班长、排长。在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中,英勇无畏,身称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胡**也迎来了人生新转折点,组织上为照顾他,安排他转业到临近家乡的四棵树乡工作,并担任武装营长。工作中,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从不讲条件。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从不铺张浪费。
1959年,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上调他到家乡南河店镇工作,任水利助理。工作上是离家近了,但在工作中,胡**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思想上,他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时刻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作风上,他一如既往和在外地工作一样,吃住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不居功,不骄傲。在生活中,他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从不搞特殊化,不给组织找麻烦,体现出了一个革命军人和人民公仆的高风亮节。
自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到1981年,在为革命和人民默默无闻地奋斗和工作了35年之后,胡**同志光荣离休了。离休后,本可以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但为工作了一辈子的胡**却仍时刻心系他为之献出宝贵青春、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和事业,继续发挥余热。村庄田头,他时常走访群众,探视百姓疾苦;街头巷尾,他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他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窗口和纽带,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是全镇党员干部的楷模,是全镇人民的先进代表。
胡**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勤劳俭朴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胡**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全镇人民的心中!
3. 生平

    生平是悼念死者区别于悼词的一种文体。一般是向吊唁的人们散发或在报刊上发表,不必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上宣读。写生平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缅怀死者的过去,回忆死者生前的业绩和贡献,用以激励后人。它的通常写法是:

      标题写“***同志生平”,开头语冠以组织评价,并介绍死者姓名,最后所任职务、何种原因、何时在何地病逝,享年岁数。然后介绍死者何时生于何地。接着介绍死者的主要经历,包括历任职务、所作贡献等。其次可将死者一生的突出特点和优秀品质概括为几个方面,加以重点介绍,最后总结性的加以提炼,说明死者的一生是一生,革命的一生。结尾写上“***同志永垂不朽”等语句。

    生平不宜太长,一般千字左右。如果单印生平,可在封面印上死者遗像,在遗像下面印上“***同志永垂不朽”。如在报纸上发表,也可根据报道规定配发照片。生平的撰写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得随意拔高或贬低。撰写中可以征求家属及生前友好的意见,但不得干扰或强加于组织,在公开期散发或发表前必须经组织批准。

例6:                ***同志生平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军区政治委员***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时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同志1909年出生于湖北**县。1928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长、保卫科长、团政委,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先遣支队副政委、八路军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三野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建国后任华哀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军区政委,1987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同志在战争年代,参加和参与指挥了许多次重大战役和战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同志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在攻打遵义的战斗中,他率部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大片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固战役,消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战功卓著,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同志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在反动势力猖獗、革命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好始终坚信革命能够成功;他具有坚强的群众观念和良好的民主作风,他善于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从不自以为是。他平易近人,经常深入部队与基层官兵谈心,体察下情,关心部属;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数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尽管他患有多种疾病,仍然不顾医生劝阻而坚持上班,他的工作精神和革命热情,深深感染和教育着广大官兵;他一生艰苦奋斗,生活俭朴,廉洁自律,保持了一个老红军老党员的革命本色。他曾多次把节省下来的工资无偿捐给了灾区人民,从不留名。生前,他留下遣嘱,要把一万多元存款无偿捐给幼教事业。

      ***同志一生对党忠贞不渝,光明磊落,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一生是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将永世长存。

      *** 同志千古留芳!

* * * * * *

4. 唁电
    唁电是以电报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的一种文体,是死者亲友使用频率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电除直接发给丧家外,还要登报、广播。
① 唁电的类型和格式
(1)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这种致哀对象多是原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重要领导人或者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由于发电机关或团体与逝世者不在一地,惊悉噩耗,来不及前往悼念,便以唁电形式来表示吊问。这种唁电的格式:
A. 第一行正中写"唁电"两个字。
B. 开头写收唁电单位或逝世家属的称呼。如果收唁电者是家属,应在姓名 后加上称呼,如"同志"、"夫人"等。要另起一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
C.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内容可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直抒噩耗传来后的悲恸之情,两三句即可;然后以沉痛的心情简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功绩及激起人们的缅怀、思念之情,表达致哀者继承逝世者遗志的决心,并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安慰;最后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发唁电的单位,署名下边写年、月、日。
例7:以组织名义发的唁电(引自《鲁迅研究资料》):
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
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转许广平女士鉴:
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传来,全国震悼。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全国苏区人民,尤为我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至诚电唁。深信全国人民及优秀之文学家必能赓续鲁迅先生之事业,与一切侵略者、压迫势力作殊死的斗争,以达到中国民族及其被压迫的阶级之民族和社会的彻底解放。
肃此电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苏维埃中央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二日
(2)个人向丧家发的唁电。这往往是发唁电者同逝世者生前志同道合有密切交往,或深受教诲、关怀、帮助,在惊获噩耗后,以唁电表示悼念。这种唁电的格式是:
A.开头。受唁电者的单位和逝世者家属的称呼。如果受唁电者是家属,应 在姓名后加上"同志"、"先生"、"夫人"等相应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
B.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内容可适当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写惊悉噩耗传来之后无限悲痛的感情,失去良师或益友的难以弥补的缺憾;然后简略叙述逝世者的美德和生前业绩,并表达致哀者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最后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另起一行署上发唁电者的姓名,在署名下边写年、月、日。
② 写唁电应注意的事项:
A.发唁电者的悲恸悼念的感情应浸透电文。唁电要写得深沉、纯朴、 自然、催人泪下,万万不可油腔滑调、滥用修饰语。
B.叙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功绩时,要突出本质方面,不可一 一赘述或本末倒置。
C.语言要精炼、概括、朴实,文字要简短。
5. 答谢词
答谢词是指在追悼会上,逝者的亲属对逝者表达哀思和怀念,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感谢的专用文体,一般由长子代表全家宣读。答谢词以感谢对象为文头称呼;首先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多为逝者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整个家庭的亲戚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然后简单回顾逝者的生平业绩,并真诚表达家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和继承遗志、不断进取的积极主题;最后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例8:                       答谢词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个多事之秋,我父亲因心肌梗塞在他的第二故乡--上海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三岁。我们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父亲、好党员、好医生而痛心不已。我父亲出生在长江上游的美丽山城--重庆,十八岁时即怀着治病救人、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远离家乡,来到上海,就读于××医科大学。从此,他跟随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战争年代里,他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医院院长,直至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心脏病。我父亲这一辈子都在不停地为别人驱除病魔,即使是年岁已高、身患重病后依然如故,可他却从来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是那么的富有爱心和责任心,那么的公而忘私、严于律己,那么的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他用他一生的言行给我们以教育和启迪。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而骄傲。我们也绝不会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一定团结一心,努力进取,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如他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父亲生前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回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家乡去走走看看,看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的重庆之新面貌,看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给重庆带来的新气象,可惜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但见江水滚滚来,捎来家乡幸福话。感谢自重庆远道而来的父老乡亲,是你们让我父亲又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感谢来参加追悼会和未能前来的所有的领导和亲朋好友,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父亲病情的关心,对我们全家的关怀和帮助。
我父亲出生于明媚的春天,辛劳一生,奉献一生,又在这个静谧的秋夜里永远地走了。我们兄弟姐妹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父亲送行: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亲爱的爸爸,您一路走好!
× × ×泣上
二○○○年×月×日
6. 挽联、挽幛、挽幅、挽带
(一)挽联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魏汉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古丧歌有《薤露》、《蒿里》两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挽联作为悼念死者的一种文体,是汉民族民间的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起初多以诗、词、歌等韵文体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后渐渐形成一种对联的形式来表达。历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写作挽联,以寄哀思,但不用于歌唱。相传在宋代就写挽联了。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赵元镇(鼎)承相被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现在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普遍应用,成为丧家治丧时的必备之物。
1.挽联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因此,写挽联不仅要求感情真挚,还要注意挽联的写作特征。
(1)挽联的时代性。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如:"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哀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2)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
例9:挽丁玲
剪柳春风,节见穷时,一曲桑干传广宇
凝尘瑶瑟,情伤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
2.挽联的基本形式特点
挽联是属于对联中的专用联,因此,撰写挽联,一定要掌握对联的本质特点和形式特点,这是写好挽联的关键。
(1)对联的形式特点。一般的挽联(对联)是由两句组成一联,上句叫上半联,下句叫下半联。挽联不管多么长(有些长联,上、下半联是由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组成的),多么短,总是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而且,上半联和下半联要搭配好,次序不能颠倒。挽联的长短要视悬挂场所而定,太长字小不醒目,太短空洞不美观,应大小适中、美观大方。
(2)对偶的形式特点。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双作对地排列组合。严格的挽联,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一样,对仗非常工整。
例10: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戴素冠
联中"雨"对"雪"、"竹叶"对"梅花"、"泪"对"冠"是名词相对;"珠"对"素"是形容词相对;"中"对"里"是方位词相对。
现在撰写挽联,能做到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进一步还能做到词性相对就更好了,做不到也不必强求,因词损意,总是不好的。
(3)平仄相对的形式特点。对联要求平仄相对,这是就声调、节奏和韵律而讲的。虽然对联只有上下两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很严格一定要押韵脚,但是,对联必须注意分节奏、调平仄。好的挽联概莫能外。
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两拍或三拍、四拍。所谓分节奏就是要求对联不管是长联还是短联,朗读起来要顺口,有音乐节拍,可以咏唱。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照节奏进行的,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因此,挽联中的这种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创作挽联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要素。反之,长短、强弱各不相同,节拍错乱,就不是对联了。
例11:毛泽东挽蔡元培
学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例12:郭沫若挽鲁迅
平生功业| 尤| 拉化
旷世文章| 数| 阿Q
撰写挽联的字数应多少是没有一定程式的,多少长短各随己愿,但联语及节奏的构成方法有许多,运用起来变化多端,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缓和、轻重抑扬鲜明,掌握住"两两相等"的原则,就可以组织联语了。
调平仄是句讲节拍、字调平仄,是对联音乐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汉语有四种不同的声调,古代分平、上、去、入四调,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以平声对其它声调而言,就分为平声和仄声。古代以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现代以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声为仄声。古人做挽联很讲究平仄,用平用仄,平仄交错;字有定声,律有定格,形成了挽联特有的艺术风格。现在做挽联用字讲平仄,上半联和下半联的相对字的声调有绝对相反的,也有大体相反的。能做到严格相反而不损害内容当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反,做到大体相反也可以。用做律诗的方法硬去调联语的平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难做到。
3.挽联的一般修辞手法
挽联是用方块汉字两两相对组成的整齐优美的联语,是独特的具有中国作风的文字样式。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挽联却不同,其文学性与实用性是合二为一的。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俱佳的挽联作品得以流传,其原因之一,就是十分讲究联语的修辞手法。
(1)镶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镶嵌在联语中。镶名格式有许多种,可以镶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开姓名镶在首尾。
例13:挽古龙       古道失神剑  龙爪留江湖
这是鹤顶格,把"古"、"龙"分镶在句首。
例14:挽叶圣陶    天地永留圣著 泉台亦复陶然
这是蜂腰格,将"圣"、"陶"分嵌在句中。
(2)用典。是在挽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挽联用典,可以使联语凝炼生动、意味隽永。
例15: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者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 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 睛看越寇飞来。
此联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飞之冤杀,写六君子横遭昏君惨害;以方孝孺问成王之典故,怒斥慈禧;以"汉室党锢,晋代清谈",写清王朝的残暴与腐败;末尾以伍子胥悬头国门的故事,抒发作者极其悲伤愤恨的心情。康有为的这副六典联,内容复杂而丰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陈联语所能比拟的。
联语用典变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单用合用、可各随己愿,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涩,切忌堆砌"掉书袋"。
(3)比喻。是用某些有相关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例16:挽周总理
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
此联以泰山之高耸寰宇来比喻领袖革命伟业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润人心来比喻领袖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比喻恰当,读来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4. 挽联的制作方法
挽联和对联的书写形式是一样的,先书写上半联,再书写下半联,上、下半联都要顶天立地书写。字的大小,依联幅的长短和联语的多少而定。有些长幅联语一列书不完,可分为两列书写,但第二列必须比第一列短出许多,象龙门一样,又叫"龙门联"。书写"龙门联"要注意的是上半联必须从右到左书写,右边长左边短;下半联必须是从左到右书写,左边长右边短。
书写挽联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联,但不能和上半联的第一个字平头,而要低1至2个字;下款落在下半联,但下款不能高于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个字距离,如果是穷款(单款)书写时还要低一些。当然,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不落款。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报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现在殡仪馆又出现了一种比较高档的装裱成轴的空白联轴,供丧家选用。
(二) 挽幛 挽幅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一种区别于挽联的挽书,是一种哀悼的礼品,被用来悬挂于死者的家庭、灵堂、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的场所等。
1. 挽幛——挽幛多是独立成幅的,也称"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绸布作成,也有用纸糊装裱成轴的,称为"礼轴"。为了便于悬挂,挽幛一般为竖式,上面的文字为直写。
2. 挽幅——挽幅,也是挽书的一种,它与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横挂的,挽幛则都是竖挂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为横写。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挽幛、挽幅用语可用固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词句,但应注意挽幛、挽幅属哀悼送礼之用,在文字措辞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过褒、哀痛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悼念之意。
3. 挽幛、挽幅的制作: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式,文字必须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挽幅是横挂横写方式,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部分书写。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过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例17:                 常用挽幛
千古流芳 名留后世 俭朴家风 望云思亲 德高望重 遗范长存 悲泪如泉
教诲难忘 永垂千古 舍己为人 清廉正直 德范常在 一别千古 恩德及我
松柏长青 流芳百世 德及乡梓 功在乡里 壮志常存 恩深似海 沉痛哀悼
勤劳一生 功业常存 忠厚待人 碧落黄泉 浩气长存 肝胆俱裂 正大光明
懿德常存 功名不朽 品德高尚 福寿全归 鞠躬尽瘁 克已奉公 顿赴仙拜
风范永存 典型宛在 遗爱千秋 重如泰山 天人同悲 克勤克俭 光明磊落
劳苦功高 音容宛在 梦入华胥 神赴香山 神赴仙岛 寄托哀思 驭鹤仙乡
古道照人 生荣死哀 几杖犹存 阴德垂芳 愁肠千结 大义凛然 天人同悲
风范犹存 畅游天际 寿老归真 高风亮节 君子有终 悲切心丧 神奋箕畴
(二)挽带
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18:友   ××× 敬 挽/沉痛悼念 ××× 同志
例19:学生 ××× 拜 挽/×× 恩 师 千 古
例20:邻里 ××× 哀 挽/悼念××× 仙 逝
例21:女儿 ××× 泣 挽/敬爱的 爸 爸 安息吧
附:常用亲属称谓
对方
称呼逝者
与逝者关系
父亲的祖父
父亲的祖母
曾祖父
曾祖母
曾孙
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
父亲的母亲
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孙女
母亲的父亲
母亲的母亲
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婆)
外孙
外孙女
父亲
母亲
父亲(爸爸)
母亲(妈妈)
女儿
祖父的哥哥
祖父的嫂嫂
伯祖父(伯公)
伯祖母(伯婆)
侄孙
侄孙女
祖父的弟弟
祖父的弟妇
叔祖父(叔公)
叔祖母(叔婆)
侄孙
侄孙女
祖父的姐夫、妹夫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父(丈公)
姑祖母(姑婆)
内侄孙〈侄孙〉
内侄孙女(侄孙女)
祖母的哥哥、弟弟
祖父的嫂嫂、弟妇
舅祖父(舅公)
舅祖母(舅婆)
外甥孙
外甥孙女
祖母的姐夫、妹夫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父(姨公)
姨祖母(姨婆)
姨甥孙
姨甥孙女
父亲的哥哥、父亲的嫂嫂
伯父、伯母
侄、侄女
父亲的姐夫、妹夫
父亲的姐姐、妹妹
姑父(姑丈)
姑母、姑姐
内侄〈侄〉
内侄女〈侄女〉
父亲的表兄
父亲的表嫂
表伯父(表伯)
表伯母
表侄
表侄女
父亲的表弟
父亲的表弟妇
表叔父(表叔)
表叔母(表婶)
表侄
表侄女
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
父亲的表姐、表妹
表姑父(表姑丈)
表姑母(表姑)
表内侄〈表侄〉
表内侄女(表侄女)
母亲的哥哥、弟弟
母亲的嫂嫂、弟妇
舅父
舅母
外甥(甥)
外甥女〈甥女〉
丈夫的祖父
丈夫的祖母
祖父
祖母
孙媳妇〈孙媳〉
丈夫的外祖父丈夫的外祖母
外祖公外祖母
外孙媳妇〈外孙媳〉
丈夫的父亲
丈夫的母亲
家公(爸爸)
家婆(妈妈)
媳妇(儿媳、媳)
丈夫的伯父丈夫的伯母
伯父伯母
侄媳妇〈侄媳〉
丈夫的叔父
丈夫的叔母
叔父(叔叔)
叔母(婶)
侄媳妇〈侄媳〉
丈夫的姑父
丈夫的姑母
姑父(姑丈)
姑母(姑妈)
内侄媳妇〈内侄媳〉
侄媳妇(侄媳)
丈夫的舅父和丈夫的舅母
舅父舅母
外甥媳妇(甥媳)
丈夫的姨父
丈夫的姨姆
姨父(姨丈)
姨母(姨妈)
姨甥媳妇〈甥媳〉
妻子的祖父妻子的祖母
外祖父外祖母
孙女婿〈孙媳〉
妻子的父亲
妻子的母亲
岳父
岳母
女婿〈婿〉
妻子的伯父妻子的伯母
妻子的叔父妻子的叔母
伯父伯母
叔父婶
侄女婿(侄婿〉
侄女婿(侄婿)
最新有关此文章的评论:      我也要对此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Design by Zherose Design Studio
» 天府网建1.0612  © CopyRight 2000-2007, 028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川ICP备00000000号